地下管廊國內采用現場澆筑方法施工的箱形、拱形混凝土涵管,在鐵道、交通、水利工程和城市地下市政綜合管廊中多年已得到較多應用,根據施工經驗分析與總結,現把現澆綜合管廊缺點列舉如下:只能采用開槽法施工,不能適應頂管需求。雨天、北方地區冬季無法施工。施工作業時間長,現場濕作業工作量大,需較長的混凝土養護增強時間。受工地現場條件限制,時間周期長,且現場制作的混凝土抗滲性能不如工廠內制作的混凝土,容易局部發生滲漏,涵管易出現施工裂縫、涵體側壁通裂等。現場制作的箱涵分段間采用橡膠止水帶連接,其缺點是抗地基不均勻沉降能力差,接口易發生上下錯位和變形,導致止水帶被拉裂;由于止水帶接口施工質量不易保證,易出現搗固不密實而留下暗滲漏通道,引起接口滲漏;也因管道分段間隔長度達,地基如受外荷載(如地震),不均勻沉降等作用,易發生折斷,這樣就要求提高管道縱向基礎承載力,縱向配筋量也需加大。現澆施工需留支模空間,土方量增大,對周邊環境破壞力也大,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總體上,現澆工法與預制裝配式施工工法造價大致相當。這兩條地下管廊系統內電力電纜、通信電纜、天然氣管道和供排水管道排列有序,并且每月進行檢修。其中的通信電纜全部用防火帆布包裹,以防出現火災造成通信中斷;天然氣管道旁的照明用燈則由玻璃罩保護,防止出現電火花導致天然氣爆炸等意外事故。這兩條地下綜合管廊已相互連接,形成了一條長度超過4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網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