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支持。但是,光靠地方政府推動這樣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任務,顯然有些力不從心。企業有大量的剩余資金,卻因為種種原因在市場拓展等方面遇到了瓶頸,陷入了發展的困境。如何既解決地方政府資金不足的問題,又解決企業業務不足的問題,進而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正是PPP這一模式需要解決的問題。
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由中建股份公司與六盤水市政府通過PPP模式,將企業經營所得的剩余資金通過轉讓特許經營權的方式,轉變為股金,并通過管廊運營等收取的費用獲得收益。通過當地政府出資、引入社會資本方投資等整合資金10億元,中建二局占比58%,撬動總投資約30億元,帶動施工合同額26億元。既有效解決了地方資金不足的問題,又為建設方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推動了地方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同時,該項目采取“投資+施工”打捆的建設模式,中建二局三公司、西南分公司負責一工區和二工區的施工建設任務。由于合理安排工期計劃、搶抓施工時機,三公司施工的二工區鳳凰大道東段路段和西南分公司施工的一工區育德路東段路段,順利完成了市政府確定的“3·31”和“6·30”兩個重要目標節點,為下一步在六盤水市的投資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自地下管廊開始建設以來,中建二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地方扶貧。正是這一舉動,拉動了六盤水萎靡的鋼鐵制造業,有限緩解了部分企業下崗員工的就業壓力,也使中國建筑的企業形象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一舉動得到了六盤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可,市委書記李再勇到項目調研時感慨地說,“像這樣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六盤水想方設法都要將其留住”。